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

愛無能,不關心,沒有恨

     [孤獨的冷漠]這書讀完,我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滿足她人在感情上所預期的投入,講白一點,我的愛沒辦法被感受到,即便我自己真的覺得有。我就像一個食量很小很小的人,跟大家一起去吃飯,才坐下來吃了一口就說我吃飽了,她人卻說你沒吃甚麼,是嫌不好吃嗎?我再夾一兩口,肚子還好撐啊,不久又被念了一下,沒吃會如何如何,沒吃表示怎樣怎樣。所以我只好藉任何藉口離開餐桌。 嗯,這個比喻還頗貼切的。
     因為很容易吃飽,所以也不會拼命鼓勵同桌的人吃,也不會夾菜給鄰桌,整個推己及人的想法啊,就變成別人眼中冷漠自私的人。其實是害怕自己被同等對待,這就是逃避型依戀的核心思維。
     我成為這種人一段時間後,對於他人的言行舉止,如果覺得不合宜,也會認為他應該有一些原因,才會這樣,如果我和他同樣遭遇,或許也會有相同的反應。當這麼想,我就不會對他這樣的舉止生氣了。甚至還會有點同情。所以我不會生氣,即便受影響的對象是我,我也不會怨恨。很長的時間我以為這就是我的"佛性修為",或者說我有"同理心"的表現,但後來我發現,我只是在逃避他人試圖對我的影響而已。
     當我開始想增強我的感受能力的時候,第一波衝擊而來的,就是這些人的影響。然後有點不舒服,又想躲回去我舒適的世界。因為現在親密伴侶也不是安全型的,所以也不期待能夠被溫柔的接納,目前就卡在這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把感覺關起來-貓心的文章

之前介紹過,貓心寫了一系列關於依戀/依附理論的文章。 最近這一篇 https://pansci.asia/archives/141028  裡的這一段 然而,如果我們從小到大的經驗讓我們學到,即便怎麼吵都沒有用,只有我自己可以照顧我自己;那麼,我們就會透過壓抑情緒、否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