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

把感覺關起來-貓心的文章

之前介紹過,貓心寫了一系列關於依戀/依附理論的文章。
最近這一篇 https://pansci.asia/archives/141028 裡的這一段

然而,如果我們從小到大的經驗讓我們學到,即便怎麼吵都沒有用,只有我自己可以照顧我自己;那麼,我們就會透過壓抑情緒、否認情緒、隔離情緒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壓力,對逃避依附的人而言就是如此。
最近聽到一位逃避依附傾向的人說,她總會用一種第三人稱的視角在看自己悲傷、痛苦的情緒,因為不這麼做的話,她實在無法忍受自己身上的痛苦。幼年的傷痕,讓逃避依附者只能痲痺自己的感受,不要去感覺,不要去接觸,透過鈍化的依附策略,避免自己再把期待放在依附對象上,當自己下次再面對壓力時,便會透過逃離壓力源,裝做一切都沒事的方式來切割它、隔離它
對我而言,這個情緒處理方式是非常印象深刻的,因我很清楚我"學會了"這樣。並且,確認這樣可以感到安心。那,約莫是我高中的時候。即使後來也知道了,這樣處理會有一些後遺症,畢竟那是用鈍化的方式,情緒沒有真正的過去,但是整體而言,還是感到安心/舒適了。

現在的我來看那段歷程,才發現原來我也只不過和很多人一樣,並且還被專家研究歸納出來。當初自豪的感覺,現在一點也不剩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把感覺關起來-貓心的文章

之前介紹過,貓心寫了一系列關於依戀/依附理論的文章。 最近這一篇 https://pansci.asia/archives/141028  裡的這一段 然而,如果我們從小到大的經驗讓我們學到,即便怎麼吵都沒有用,只有我自己可以照顧我自己;那麼,我們就會透過壓抑情緒、否認...